云南省民族商会 官方网站

“绿色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

2015-09-25 08:39:25 云南省民族学会27473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绿色化,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绿色化”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而“绿色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必须走绿色化之路,才能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又出台了《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明确提出,“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建设城乡宜居生态环境,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建设,着力强化生态保障措施。到2020年,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示范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着力”和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为今后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和“绿水青山、节能减排、防灾减灾”计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全省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领导重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当正确的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作用非常关键,下基层实地考察,听取群众心声,掌握一手资料,对众多繁杂的材料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形成了正确的工作指导意见,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明方向定方位的纲领性作用。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领导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随着建设工作的深入,许多深层次、牵扯面广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作为群众对单一具体的问题可能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他们不可能就全局性长远性的发展问题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统筹。再者建设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以省级重点建设村为抓手,大力实施“八大工程”,聚力建设美丽乡村,致力造福农民群众,着力打造“升级版”新农村,全力开创云南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今后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把握美丽乡村建设方向,着力找准美丽乡村建设定位,牢牢掌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云南又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

二、群众参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必须调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要调动群众的建设热情,就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方针、对老百姓的惠及面进行必要的宣传,让群众从知政策懂政策上升到维护政策参与政策的落实上来。群众如果不知不懂政策,不但不会参与建设,反而可能因为担心政策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钉子户”。 当前,我省一些农村“脏乱差”问题非常突出,“家里现代化、屋外一般化,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由此可见,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把政策方针给老百姓讲明讲透,不能断章取义,一知半解,要使他们充分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惠民程度,让他们在积极的心态下参与建设,在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在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方面,全省各地突出农村生活垃圾长效保洁全面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两大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大力倡导文明乡风,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深化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民住房改建,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扎实做好自然村缩减、空心村改造和文化村保护工作,引导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通过努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三、制度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重在行动,重在坚持,重在落实。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真正落实了,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融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我们呼吸的空气才会更清新、少雾霾,我们的饮用水才会更丰富、少污染,生态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建设“美丽中国”才能指日可待。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全省新农村建设总体格局不断完善,总体上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总体思路:基础抓起、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即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基础环境和基本条件,注重面上协同推进,按照工作规划分步实施;二是工作载体: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即把新农村建设具体任务分解为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村建设工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工程等八个具体工程,分别实施;三是建设模式:党政主导、乡(镇)村主抓、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责任编辑:王俊春录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