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商会 官方网站

吹吹腔

2015-09-18 14:17:01 云南省民族学会50305

吹吹腔是白族人民自己创造的一种古老剧种,早在元明清时代,吹吹腔在滇西白族聚居区就广泛流行。目前,吹吹腔尚流行于云龙、洱源、大理、剑川等县。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竖柱都常演吹吹腔。

白族戏剧家杨明1961年著文指出,吹吹腔源起于“弋阳腔”中的“罗罗腔”,于清乾隆年间兴起,光绪年间盛行,其发展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吹吹腔的唱腔有三十多种。按行当分,有生、旦、净、丑四种。生腔下分小生腔和须生腔两种;旦腔下分小旦腔和摇旦腔两种;净腔下分英雄腔、抖马腔和哭英雄腔三种;丑腔下分苦腔和哭腔。

按角色类型和思想情感来分,则有平腔、丑角腔、一字腔、高腔、二黄腔、大哭腔等几种。平腔是叙述性腔调,适合每个行当唱;丑角腔节奏自由,风格诙谐,表现幽默,充满愉快的讽刺情绪,适合丑旦和摇旦唱;一字腔是抒情唱腔,适合小生和小旦唱;高腔高亢强猛,适合于净唱;二黄腔表现伤感悲哀,主要供旦唱,各行都可以唱;大哭腔表现悲愤的感情,适合各种角色唱,多在法场、监牢等场合唱。

吹吹腔的表演行当分工细致,行当分工总的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在四大行下面,又按人物不同年龄、身份和性格,有不同划分。如生下面分为老生、须生、小生、英雄生、花生;旦下面分为老旦、正旦、苦旦、武旦、摇旦;净下面分为黑净、红脸、大花脸、二花脸;丑下面分为大丑(袍带)、中丑(方巾)、小丑(旗锣伞报)。这些行当各有性格特征的步法,步法又紧紧与唢呐的节奏相配合,形成了旋律很强的舞蹈。这种舞蹈性很强的表演程式,在传统剧目的表演上特别严格,生旦净丑各行,各有完整的艺术表演程式。

吹吹腔的唢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曲牌,所用的乐器除唢呐外,与之配合的有小鼓、大鼓、报鼓、大钵、铓锣、大锣、排子等。

吹吹腔戏的行头,一般都用蟒、靠、褶子等服装和盔头、纱帽、五绺须、杂白须等道具。脸谱与汉族古典戏曲脸谱相类。色彩中,以黑、白、蓝、紫等主色,无黄、绿、金银等色稍晚些使用。

吹吹腔的剧目,数得出剧目名称的有三百余本,仅云龙和鹤庆两地,就有219个剧目,如《血汗衫》、《灵芝草》、《余文榜和访乌江》等。

责任编辑:王俊春录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