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商会 官方网站

傣族风俗习惯——服饰

2015-09-21 09:27:10 云南省民族学会333967

服饰习俗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变化,是与其总体文化的演进紧密联系的。”一个民族不同阶段的服饰,都会刻下该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傣族服饰亦不例外,傣族服饰随着傣族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更,总体文化的演进而发展变化,体现了傣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傣族服饰的发展大体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古朴阶段

关于古代傣族服饰,唐代以前没有文字记述,到了唐代才有文献提及傣族服饰情况。因此,唐代以前的傣族服饰人们都不得而知,一直到1979年汪宁生的论文《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像所见古代民族考》在《考古学报》第4期卜发表以后,人们才开始以前的傣族服饰有了认识。汪宁生论文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等我国西汉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上的数百个不同民族的人物在发式上的特征进行考察归类,将他们归纳为“椎髮者”、“辫发者”、“结发者”、“螺发者”等类,并用十帚历史资料和现代傣族服饰的特征进行了考证,所得结论是:“结发者”就是如今傣族的先民;“结发者”的服饰,男子“结发多位于头顶,更缠一帕。上身穿短袖上衣,或赤身,下系围腰”,妇女“将发髻偏于一侧,或位于脑后。更有将髻打散柿一绺于背后以为美观者”。“上穿短袖上衣,下系无褶紧身之裙。”有的妇女还外加披风,有的肩著巾,航宏变化。这是我们认识唐代以前傣族服饰的惟一材料。

到了唐代,樊绰的《蛮书》比较简略地提到傣族服饰。该书把分布在德宏地区的傣族称为“金齿”、“银齿”、“黑齿”。书中还描述说:“黑齿蛮以漆漆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蛮以银,有事出,见人则以此为饰,寝食则去之,皆当顶上为髻。以青衣为通身裤,又斜披青布条。” “或漆齿,皆衣青布袴,藤篾缠腰,红缯布缠髻,出其余垂后为饰。妇女披五色娑罗笼。”由此可以看出,在唐代,傣族有饰齿习俗,其服饰特征是,缠髻,穿“通身裤”,或“衣青布袴”,斜披布条,“披五色娑罗笼”。

元代关于傣族服饰的论述不多,元代傣族服饰当与唐代大致相同。

上述汪宁生的考古发现和《蛮书》的记载说明,元代以前的要聚居区的傣族以梳发髯、穿筒裙、通身袴、披布条、饰齿为主要服饰特征。上述资料还表明,元代以前傣族的服饰色彩单调,款书不多,处于古朴阶段。这与当时傣族社会生产发展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有密切关系。

二、繁盛阶段

明代,汉族文献关于傣族服饰的记载较多。明代初期,李思聪所著《百夷传》记述:“男子皆衣长衫,宽襦而无裙,官民皆髻首黥足……妇人则绾结髻于脑后,以白布裹之,不施脂粉,衣窄袖衫,皂布桶裙……贵者以锦绣为桶裙。”钱古训《百夷传》记载:“男子衣服多效胡服,或衣宽袖长衫,不识裙裤……妇人髻绾于后,不请脂粉,衣窄袖衫,皂布统裙,自裹头,白行缠,跣足、”③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傣族“鲤缠头,衣白衣,窄袖短衫,黑布筒裙”。《滇惑志》对傣族服饰的记载是:“窄袖短衫”、“套项筒裙”、“黑布筒裙”。④据卜述记载可以推断,到了明清时期,傣族仍保留着束发髻、穿筒裙的习俗,但已出现了穿“窄袖短衫”的现象。

1923—1934年间编修的《云南猛卯行政区地志资料》载:“摆夷:男子剪发纹身,妇人染齿跣足,裹其首高及余尺,身服窄衣,腰系桶裙……”这一资料又证明,傣族到近现代仍保留着缠头、窄袖短衫、穿筒裙和染齿、文身之习俗。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仆的相对发达,民族迁徙导致的居住地域环境的差异,傣族封建社会的服饰形成了两种发展势头:一是内涵的丰富性;二是在保留发髻、筒裙和窄袖短衫的主体格调的基础上,不同地区的傣族妇女服饰在款式和色彩上出现。

傣族服饰多种类型的特点:

(一)德宏地区傣族妇女服饰

德宏地区傣族妇女服饰最充分地体现了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服饰的变化性特点。德宏地区傣族,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的服饰不同。未婚女子服饰又因年龄差异而有所区分。女童头戴八片相拼的绣花帽,上身着对襟窄袖短衫,下身穿长裤或花筒裙。大约13—16岁这一年龄段的女子,头戴八片相拼的绣花帽,头发梳成长辫在帽子上缠绕一周;亡身着大襟或对襟“窄袖短衫”,多为白色、浅蓝色等,衣长略过脐,衣领、纽襻和衣身的布料、颜色相一致;下身穿深色长裤或花筒裙,腰系两边绣花的黑色小围腰,再用宽约七八厘米的两端绣有彩色花卉图案的黑色飘带系在围腰上;衣前摆压在围腰里,衣后摆在围腰外,飘带垂于前而,略偏左。进入结婚年龄的女子则不戴绣花帽,辫子缠头一周,上身穿衣领和纽襻为黑色的对襟衫,或衣领和纽襻布料与衣身布料一致的大襟或对襟衫,下身穿黑色筒裙或黑色裤子,腰系黑色小围腰和绣花腰带。未婚女子参加庆典活动,如出洼节“干朵”,参加女友婚礼,春节陪同新娘拜年等活动,以辫子绕头,有的还在辫子上面戴低筒黑帽,上身穿衣领和纽襻为黑色的对襟窄袖短衫,以镀金银纽扣为饰,有的还披金丝绒披巾,下身穿裙摆有两条或四条镶边的黑色长筒裙,腰系彩色绸带,衣摆露在外,盖住裙昭.微露彩色腰带。

德宏傣族已婚妇女,束发髻于头顶,戴黑色高筒帽或缠浅色浴巾,上身着衣领和纽襻为黑色的对襟窄袖短衫,下身穿黑色长筒裙,腰系两边绣花的黑色小围腰和两头绣花的飘带。参加庆典活动,所穿上衣和筒裙同未婚女子参加庆典活动所穿礼服,不同的是已婚妇女束发髻,带高筒黑包头。中老年妇女的围腰不绣花,多数老年人不系同腰。

贵族妇女可穿绸缎筒裙和锦绣筒裙,可系黄色缎带,平民百姓妇女则不能穿戴此类衣物。

德宏傣族饰物有发簪、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胸花、纽,饰物多为银质,也有黄金饰物,还有镶珠宝的饰物。傣族饰物中数纽扣款式最多,有桃子形、蝴蝶形、孔雀形、凤凰形、梅花形、圆泡形等等。

(二)西双版纳傣族妇女服饰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服饰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结发髻于头顶,后脑的头发根部呈疏松微坠状,而且整齐光滑,发髻周围戴鲜花和发梳等饰物。上身穿内衣和外衣,内衣多为白色、绯红色无袖吊带对襟紧身短衣,外衣窄袖短衫,袖管细而长,衫身短小,穿在身上刚好与裙腰相接。下身着黑色或深色筒裙,长至脚背。裙腰用银腰带系紧,服装布料多为自织布。此种服装能充分显现出傣族妇女苗条婀娜的体态、身姿。

德宏州瑞丽市和临沧地区耿马、孟定等地傣族妇女服饰,和西双版纳妇女所穿服饰略同,穿颜色艳丽的筒裙,上衣较短,仅齐腰部。

新平、元江等地傣族妇女服饰精美绚丽,被称为“花腰傣”。花腰傣束发髻于头顶,戴镶花边的黑色高筒头帕,未婚女子在高筒头帕上铣镶银泡,已婚妇女头帕不镶银泡。花腰傣妇女内穿镶花边并缀银饰的紧身短背心。外着镶花边的黑色窄袖短衫,一般穿二三件,一件比一件短小,最外面一件用银泡镶边,并以挂银扣为饰。下身穿三三四条绣有花边的筒裙,从里到外,一条比一条短,左高右低。

各地花腰傣的妇女服饰大同小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短衣短裙,以黑色为主色调,刺绣复杂,饰物繁多。

(三)元阳、红河、金平等地傣族妇女服饰

居住在红河两岸的元阳、红河傣族妇女服饰大体相似。这两个地区的傣族妇女头戴用黑布制作的包头,包头前端以一块10寸宽的五彩刺绣作装饰,末端呈三角形,直竖于上方。上衣为黑色圆领右衽短袖衣,衣襟边、下摆、袖口、腋下都镶有刺绣花边,冬天天气寒冷时穿长袖衣服。下身着长度到膝盖的黑色筒裙,小腿上裹绣有几何图形、花卉或文字等的绑腿。

金平傣族妇女在脑后盘髻,或者在头顶盘发辫。上装为白色对襟长袖衣,下身穿长至脚背的黑色筒裙,腰系绿色或红色飘带。

各地傣族男性服装差别不大,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身穿宽裆肥腿长裤。邻近缅甸的一带地区,有的男士也穿形似妇女筒裙的“笼记”,多为方格或单色。男子多用白色或青布包头。

责任编辑:王俊春录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